五帝治五方
《淮南子》〔两汉〕
东方,木也,其帝太皞,其佐句芒,执规而治春。南方,火也,其帝炎帝,其佐朱明,执衡而治夏。中央,土也,其帝黄帝,其佐后土,执绳而治四方。西方,金也,其帝少昊,其佐蓐收,执矩而治秋。北方,水也,其帝颛顼,其佐玄冥,执权而治冬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东方是木星,它的天帝是太皞,辅佐大臣则是句芒,句芒执规尺而治理春季。南方是火星,它的天帝是炎帝,辅佐大臣则是朱明,朱明执衡器而治理夏季。中央是土星,它的天帝是黄帝,辅佐大臣则是后土,后土执绳墨而治理四方。西方是金星,它的天帝是少昊,辅佐大臣则是蓐收,蓐收执矩尺而治理秋季。北方是水星,它的天帝是颛顼,辅佐大臣则是玄冥,玄冥执权器而治理冬季。
注释
太皞:古代官方祭祀的五方天帝中的东方天帝。
句芒:古代传说中的主木之官。又为木神名。
炎帝:神话传说中主管夏令和南方的神。
朱明:指传说中的火神祝融。
黄帝:
简析
此文描写了古代中国五行观念与天帝、辅佐大臣的对应关系,以及他们各自执掌的治理工具与季节。文中通过赋予五行(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)各自的天帝与辅佐大臣,以及他们手持的治理工具(规尺、衡器、绳墨、矩尺、权器),构建了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宇宙秩序。全文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探索、理解和敬畏,也反映出他们追求和谐、有序的社会理想,亦是古代中国文化中“五行”观念的生动体现。
说苑·君道(节选)
刘向〔两汉〕
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,远而逾明,十二牧,方三人,出举远方之民,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,有狱讼而失职者,有贤才而不举者,以入告乎天子,天子于其君之朝也,摄而进之曰:“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!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,有狱讼而失职者,有贤才而不举者?”其君归也,乃召其国大夫,告用天子之言,百姓闻之皆喜曰:“此诚天子也!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,岂可欺哉!”故牧者所以辟四门,明四目,达四聪也,是以近者亲之,远者安之。诗曰:“柔远能迩,以定我王”,此之谓矣。
秋风辞
刘彻〔两汉〕
秋风起兮白云飞,草木黄落兮雁南归。
兰有秀兮菊有芳,怀佳人兮不能忘。
泛楼船兮济汾河,横中流兮扬素波。
箫鼓鸣兮发棹歌,欢乐极兮哀情多。
少壮几时兮奈老何!
平陵东
佚名〔两汉〕
平陵东,松柏桐,不知何人刦义公。(刦 同:劫)
劫义公,在高堂下,交钱百万两走马。
两走马,亦诚难,顾见追吏心中恻。
心中恻,血出漉,归告我家卖黄犊。